
中国化妆品行业,早该迈入“芯”时代了。
文 | 华商韬略 王寒
一家美妆公司的护城河,从来不是昙花一现的爆款,而是敢于向生命科学深处探秘的勇气与定力。
【01 美妆“芯”动力】
“芯征程,新时代。”
近日,谷雨科研战略发布会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举办。
全新自研创新原料——“类人源外泌素HME”,是谷雨扔下的第一枚重磅炸弹。
要弄懂它,就不得不提近年来“衰老干预”的大热门领域——外泌体。
201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泌体领域最核心的理论基础由此诞生。
它显示,这种由细胞分泌的膜状小囊泡,能够将蛋白质、脂质、核酸(miRNA、siRNA)等功能性“货物”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功能。
换言之,外泌体非但不是一个“垃圾袋”,更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细胞间通讯员”。
这一理论颠覆的不止是细胞间通讯的传统认知,同时也重构了衰老的实质。
生命科学顶刊Cell发布的14个衰老标记之一,就有“细胞间通讯紊乱”,它与外泌体密不可分。目前学界已经验证,外泌体具有抗衰、抗氧化、修复等强大功效。
然而,蜜糖与砒霜,只在一线之间。
因无法规避携带风险因子、病原体污染、提取工艺缺陷等问题,人源外泌体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一直未被允许直接添加。但长期以来,不乏有品牌尝试诸如绕路植物外泌体等替代方案,释放它的威力。
谷雨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它选择从结果出发,以年轻的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模板,直接拆解外泌体的结构和活性成分,通过高精密工程技术,实现人工仿生。
这显然对精通外泌体结构和组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谷雨看中的正是这些难点对应的优势——
既能避开人源外泌体中的风险因子,通过一些方法对其进行精准修饰,比如模拟天然人源外泌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镶嵌靶向肽,富集外泌体标志性功效成分,AI计算最佳配比等,更能将其抗老功效较人源外泌体实现显著提升。
根据谷雨在会上分享的数据,不论是从细胞实验,还是人体功效方面,其抗衰老高效性都显而易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促生Ⅲ型胶原的能力甚至达到了同浓度人源外泌体的5-6.7倍。
目前,这款“类人源外泌素HME”原料中的所有成分均已被《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或已通过新原料备案完全合规,谷雨也一举成为了类人源人工外泌体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02 精准到分子层面】
中国化妆品行业,早该迈入“芯”时代了。
我们拥有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却长期面临“大市场、小研发”的尴尬。
众多品牌困于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根源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对国货的期待,已从情怀支持转向对产品科技力的硬核要求。
国际巨头如欧莱雅、雅诗兰黛,其护城河正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拥有大量专利原料和独有技术。
中国品牌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唯有走向科研“深水区”。
“类人源外泌素HME”不是谷雨所创的第一个“芯”。
早在品牌成立前的2007年,谷雨就锚定了具有“美白黄金”之称的光甘草定,开启长达18年的深研之路。
在奠定自身品牌作为国内光甘草定开拓者与引领者地位的同时,谷雨更想当的是破局者。
据此,谷雨一方面利用“熔融结晶提纯技术”与“28纳米包裹体技术”专利,将光甘草定纯度提升到了99%的行业最高水平,并实现了成分透皮吸收率3.4倍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靶向递送技术的辅助下,使棕榈酰三肽-8作为靶向多肽,主动结合黑色素细胞表面独有的MC1R受体,提升美白效能。
这不仅让谷雨领先国内光甘草定研发应用不止一个身位,更重要的是其包裹和靶向递送技术给行业其他原料迭代升级的方向参考。
这种分子结构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思路,也体现在谷雨第二个“当家原料”,即稀有人参皂苷CK的升级迭代中。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唯有经过人体内的菌群和酶,才可转化出真正有抗老功效的人参皂苷CK,而自然界中的人参皂苷CK仅在30年以上的高年份老山参中才能检测到极微量。
极稀缺、转化低,谷雨将思路从怎么拿,转为自己造。
谷雨通过双专利支撑的“智酶仿生科技”,模拟人参皂苷在人体内转化过程,同时利用AI科技,在近200万种酶中筛选出6大最优生物酶,最终实现了超98%的高纯度稀有人参皂苷CK。
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可以显著结合22个皮肤抗老靶点,同步促生6大胶原和3大蛋白。其中,促生关键抗垮胶原(Ⅳ型)高达397%,促生力是明星成分玻色因的3.5倍、A醇的2.4倍。
“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做出真正远高于行业水平的功效产品。”会上,鲜少露面的谷雨品牌创始人王安宁罕见地用一场演讲回顾了谷雨科研来时路。
的确,放眼国内,像谷雨这样建有超3000平方米的青囊研发中心,并拥有获国家CMA及CNAS认证的理化实验室和功效评价中心,且坐拥3家原料生产工厂的化妆品公司并不多见。
而在这个代工泛滥的行业,谷雨其中之一的原料工厂还是高技术门槛的合成生物工厂,加上4.5万平方米的化妆品制造工厂,总体产品及原料的生产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未来两年,谷雨还将建成占地60亩,20万平方米的全球研发和制造中心,并将前述三个原料工厂集成为超级工厂,打造为智能制造中心。
甚至在种植端,谷雨还在新疆喀什建立了超100亩的光果甘草科研种植基地,实现从种植源头上的科研介入。
因此,从“极光甘草”到“稀有人参皂苷CK”再到“类人源外泌素HME”的研发落地,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从谷雨全产业链自研自产的体系上“长出来”的。
这些“芯”成果,不仅成为了谷雨连接与服务消费者的触点,还牵引着谷雨从护肤领域向着生命健康跨赛道成长的探索。
【03 基础科学是最高级的商业策略】
2013年,一篇名为《AXIN蛋白将LKB1带到AMPK并激活它的桥梁作用》的论文,发布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上。
简单理解,AMPK就是“细胞能源总监”,直接关联人的健康长寿这本账。
这一领域奠基之作的作者,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圣彩。
此后十余年,他带领团队围绕AMPK持续攻坚,从基础研究、核心理论走向应用与验证。细胞感知葡萄糖水平并激活AMPK的全新通路,甚至被命名为“林通路”。
而在谷雨这场科研战略发布会上,林圣彩院士团队与谷雨的科研合作方向已取得初步进展,从初步实验结果来看,谷雨的稀有人参皂苷CK可激活AMPK通路。
▲谷雨品牌创始人王安宁
换言之,稀有人参皂苷CK不仅可以在护肤领域发挥抗衰功效,甚至可以作用于人体,实现整体抗衰功能。比如,可以口服。
源于核心技术的应用外延拓展可能性,直接打破了行业原本的价值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谷雨科研战略发布会的同一天,谷雨与厦门大学共同为“厦门大学—谷雨生物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进行揭牌。该联合研究中心将由林圣彩院士担任主任,并将作为谷雨研发体系“青囊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谷雨介绍,在首个五年合作期内,将其依托厦门大学在基础科研方面的优势,聚焦生物医药活性成分开发与应用,规划投入超千万的研发经费,共同推进抗衰老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应用。特别是与林圣彩院士团队,将系统解析稀有人参皂苷CK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努力挖掘更具潜力的AMPK通路激活剂。
除共同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外,林圣彩院士团队核心成员张宸崧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龚磊、林玉妹教授也在当天的仪式上获聘为“谷雨高级科学研发顾问”,成为谷雨集团科研的“最强智囊团”。
谷雨正在做的,是通过持续构建和完善其科研体系,实现多领域尖端“科学家驱动”的科研新模式。这种非“企业提出命题、科学家‘接单’解答”的模式,确保了科研的前沿性与原创性,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同时又通过产研的深度链接,加速前沿成果的转化落地。
一个做深本分,超越行业的宏伟蓝图,正在浮现。
【04 通向未来之路】
“2016年,我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作为品牌名字、以美白黄金成分‘光甘草定’,作为核心功效成分开始,‘中国‘化’和‘科研创新’就刻进了DNA,伴随着谷雨走过10年。”
在发布会上,王宇宁如此说道。
站在今天回望十年前的谷雨,会更清楚这段话的分量。
在那个中国品牌还在对标国外配方,爆款成分炒上天的浮躁年代,谷雨就以“用中国科技,打造更适合国人肤质的中国成分”为出发点,立志引领植物提取原料进入分子结构明确的超高纯度新阶段。
对造“芯”的执着,意味着企业要接受基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游戏规则。从发现一个靶点到研发出安全有效的原料,再到最终转化为供消费者检验的产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然而,正是因为勇于探索无人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如今,当众多品牌仍在比拼成分浓度和营销概念时,谷雨通过顶尖合作直指成分背后的细胞通路机制,早已next level。
这份执着,不仅让谷雨跳脱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或许也将掀起一场行业发展的范式转移。
恰如中国制造业正从“电脑组装”升级为“自研芯片”的跃迁,当更多品牌愿意将资源投入源头创新,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才能形成集体突破的“集群效应”,推动行业转向科技驱动。
为了给这条路一份底气与信心,谷雨宣布,规划投入20亿元用于未来10年持续的科研创新。
这条路或许漫长,却正是中国化妆品牌站上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必经之路。